很多事情是因地制宜,我們必須看人、看事、看地方、看文化…..,來機智變通。工作上則需要看上司、看業務、看環境、看同事….,但,仍有一些原則是宇宙共通的,比如守時。
從上大學的第一年開始,我開始了自己的職涯,八年來從事的職位從英語家教、大學課輔中心TOEIC英語檢定考試授課師、外文系寫作中心輔導、文理補習班中學英語老師、小米行銷經理、獵豹行銷經理、樂視亞太區行銷副總監到美國FF全球行銷總監;地理座標從中壢、桃園、台北、北京、香港、印度、舊金山、洛杉磯….,帶過的團隊規模最小1人最多50人,來自香港、台灣、中國大陸、美國、英國、印度、奧地利、韓國、宏都拉斯等地。我可以簡單總結:做事方式、溝通方式和管理方式甚至互動方式可能會因文化、語言或者業務性質有本質上的不同,但就態度和職業道德而言,卻有幾項是宇宙共通的;其中實際應用層面我個人認為排名第一的就是守時(當然還有守信、廉潔等等….但今天先聚焦談守時)。
其實,遲到的習慣背後是一種拖延滯後 (procrastination) 的行為或者人格特質,而這種特質最終反映出來的結果很多時候就是低效、資源及成本浪費,或者更嚴重些:失敗。其實,拖延滯後不僅僅是出了社會在職場上才有的現象,而是一種由內而外根植生活各處的表現,可能源自家庭因素、同儕影響、環境影響不等。從求學開始,你就能注意到身邊總有早自習晚到、上課遲到、作業遲交的同學,生活上周遭也總有拖拖拉拉的朋友,比如約好的時間沒赴約、該辦的事情能拖就拖…..。而這樣的習慣如果沒有在出社會前調整過來,還帶到了職場上,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難以想像。
職場上,遲到,或者更概括的說,拖延,可以分好幾個層面,比如上班遲到、報告未按時提交、專案沒有在要求時間內完成、見客戶遲到、面試遲到…..。方方面面的遲到帶來的後果可大可小,但沒有一個是可以接受的。下面展開來解釋一下我個人的見解….
面試遲到
其實這沒啥好說的,面試都能遲到基本上這篇文章對你來說也沒太大意義。如果面試候選人沒有按時到達目的地我連見都不想見,這是原則。
上班遲到
上班遲到基本上就反映幾件事:
- 無時間觀念,無法管理好作息:就寢時間、睡眠需時、起床時間、盥洗需時、通勤需時等。
- 對自己認知不足:不知道上述事項自己的大略需時。
- 不重視他人感受:不在乎上司、下屬、同事觀感
- 不是很在乎這份工作
- 對這份工作不是很有熱情
當然,突發狀況總有時,但承認錯誤、負責任的行為是提前盡到告知義務,並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你要清楚自己晚到造成的影響,無論是業務或者他人甚至上下級間的影響,並做好協調的工作。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上班時間的規範之所以不應採計到崗前後的時間是因為其他人不在,無法協同,除非你所有的工作都是獨立完成並且沒有跨部門溝通、合作協同的必要性存在,基本上這樣的狀況應該不是多數人的狀況。所以如果有人說,我六點就來上班了當然可以下午三點走,或者,我晚上待到十點所以可以下午來上班,基本上,恩,沒有別的,就是扯淡。
見客戶遲到
見客戶遲到,是不專業的行為,首先會讓人覺得你有架子,而且讓客戶不開心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如果你是在大公司或者大的跨國企業上班而自帶莫名優越感/自尊,就應該要想辦法改掉,要不有一天有什麼三長兩短,你得換工作,這會成為你的弱點。有時大環境帶來的衝擊,你擋也擋不住。
許多人總是遺忘成功很多時候來自於平台的力量及資源以及眾人的力量,而不是自己行。舉例來說,在華為、三星、蘋果的高管不見得到一間創業公司能從0做到1,因為他的起跑點不是0,不見得有實力從0到1。
見(潛在)合作夥伴遲到
這和面試遲到一樣基本上沒什麼好談的,就是不專業。而且反映出:
- 這合作/機會也許沒這麼重要,可有可無 – 不重視
- 你不懂得尊重別人
在職場上無論是主客關係、合作關係、僱傭關係、上下級關係,永遠要保持敬畏之心。誰知道哪天你的下屬成了你的上司,你的客戶在新的工作崗位是你同事甚至上級?千萬不要被環境製造的優越感迷惑而忘記大家都是打工討飯吃,基本的尊重一定要有,而遲到與否經常是第一個讓對方感受態度的判斷基準。
Ivan的職場筆記
然而,再嚴謹的人也有疏忽的時候,所以雖然要求自己很重要,但防患未然以及負責任更重要。你要努力給別人你嚴謹的印象,但總有意外發生的時候,還要懂得讓別人覺得你負責任。
舉個例子來說,我曾帶過的團隊內有人經常不能按時交付需要完成的專案或者任務,但他總有千奇百怪的理由可以回應你,比如車子壞了、計程車走錯路了、交通狀況不好、寵物突然生病了、感冒頭疼不能看電腦…….。你可以努力去提升產出的品質,但按時按要求提交是最基本的要求。
這部分還需要展開講的是溝通的必要性。如果你是上級,你分派任務的時候需要能有基本的sense來預判這樣的任務大概的需時範圍,並且適度的與責任人溝通交付時間,這當中也不能是百分之百的順著責任人的時程表來制定任務執行及交付時間,要不就失去管理的意義。如果你對任務具體需時還有人才能力有誤判,那反過來其實更多是上級的問題。
一旦在沒有異議的情況下分配佈置好任務,責任人就有義務按時交付,這點有點類似績效考核(KPI)制定完成如果過程中沒有人有異議、資源不足沒有提出需求,卻在年底績效考核時大肆抱怨人力不足、資源不足、預算不足,基本上上級可以完全忽視並且直接開除你。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員工,如果在執行過程中預判(其實這是很基本的能力)交付時間會與指派時間有出入,第一時間就應該告知上級以及相關參與人,並給出合理原因、調整方案以及更新的交付時間。即使上級不同意更改,上述的主動溝通仍為基本、且必要的。這邊我們不討論變動原因,因為可能是責任人時間管理、能力、分工或者溝通問題,這個因人因事而異。
同理,如果是到崗時間預判會遲到,就有必要立即通知上級以及會受影響的同事,除了尊重,這還是專業的表現。比如,家裡淹水了,不要等到標準上班時間前五分鐘才電話告訴上級,因為你大概很久之前就知道 you won’t make it. 為什麼要拖到截止時才盡告知義務?如果我是上級,我就會覺得這個員工很不負責任。
最後要強調的是,因為職能還有任務的不同,到崗時間有時不一定必須這麼沒有彈性。舉例來說,有些任務或者職能需要非常大量的跨部門協同否則無法推進,比如負責媒體採購投放的需要設計和市場部提供策略、內容和素材;研發工程師有時需要產品經理的需求才能推進專案….等等。但也有大部分任務能獨立完成的崗位,比如週期性任務清楚交付過的數據分析、拍攝、影片後製、基礎平面設計工作等,只要在客戶、需求部門設置的交付日前提交成果即可,而根據我的經驗,有許多藝術工作者比較自由隨性,他們不喜歡朝九晚五的工作型態,但不代表他們沒有生產力和效率。這點還是要區分開來看。總體而言,我認為,只要你不影響與他人協同工作、不影響跨部門跨職能溝通、不影響你的上下級,並且能按時交付任務需要的產出並達到品質要求,那是不是朝九晚五就沒有這麼重要了。
如果我是你上級,你連守時且負責任這件基本的事都做不到,獎金、升遷等事自然很難跟你沾上邊。
- 內涵與人設 — 全身名牌也會翻車 - 28 4 月, 2022
- 特斯拉發布新款Model S & Model X!加速1.99秒續航840公里 —— Q4財報懶人包 - 27 1 月, 2021
- 15.8萬輛特斯拉Model S/X召回?MCU 2.0升級打6折?一次搞懂特斯拉的MCU及HW - 22 1 月,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