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我進入PODCAST網站(可選擇於KKBOX、Spotify、Apple & Google 主流平台訂閱、收聽)
歡迎收聽(看)《科技人的馬客廳雜談》,我是Ivan。知名電動車公司特斯拉剛剛宣布在2020年,成功創下了交付50萬部車的新里程碑,特斯拉也剛在中國正式開始銷售中國超級工廠生產的中國製Model Y,引起一陣搶購風潮,據傳連網站都崩潰了。2020年,首年盈利的特斯拉,在疫情中股價逆勢上漲了10倍,而且在普遍衰退的汽車工業中,銷量逆勢成長。在美國上市的一眾新創電動車品牌,公司市值也超越了眾多傳統汽車大廠,跌破專家眼鏡。很多人可能很納悶,到底電動車在紅什麼?我想,應該很多人其實對每年交付50萬部車這樣的數字沒什麼概念,到底是多還是少呢?如果從特斯拉原來一年1萬、2萬部來看,50萬也許很多,但從整個汽車市場的容量來看,其實非常少。2020年,汽車市場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的嚴重衝擊,有比較大的衰退,所以我們可以看一下2019年的數據。2019年全年全球新車總銷量為9100萬部,而廣義的電動車,也就是純電動加上混動的車型,銷量為220萬部,當年特斯拉則是交付了36萬部左右的電動車。不難看出,特斯拉在全球電動車的市場,尤其是純電動車的占比很高,而且單價比競爭對手,如BMW i8、Nissan Leaf、Chevy Bolt等車型高得多。然而, 50萬部的年銷量,其實佔全球汽車市場份額還不足1%,即使是美國市場,純電動車的銷量佔比也不過在5%左右。電動車市場份額佔比最高的市場,其實是挪威、瑞典等北歐國家,廣義的電動車佔比可達40%以上。換句話說,電動車如果是未來,它未來的市場增長潛力,非 常 巨 大。
雖然市場份額的佔比不高,但近幾年電動車的崛起是方方面面的。10幾年前市場剛出現純電動的產品時,由於公用充電樁、快速充電樁、家用充電樁等基礎設施不足且建置成本高、消費者不熟悉、沒有安全感還有昂貴的售價等原因,很長一段時間市場的反饋並不好。許多專家甚至對電動車的安全性及未來的發展性抱有懷疑,甚至加以批評。然而,隨著特斯拉10幾年來的發展以及旗下車款逐漸獲得市場的驗證和肯定、各廠加入電動車的研發行列並加大投資,再加上各國政策風向的轉變,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考慮購買純電動車。根據第三方報告,去年有4000萬的美國人表示會考慮下一部車改為購買電動車。傳統汽車大廠如Porsche、BMW、Benz、Audi、VW、Jaguar、Nissan等,也紛紛推出純電動的產品線,中美兩國也有如Lucid、Rivian、蔚來、小鵬、理想等極具競爭力的新創電動車公司崛起。
*你可以在以下幾個地方找到我,發訊息和我直接交流
那電動車的優勢是什麼?
電動車的優勢和特斯拉的優勢,我認為需要分開來談,因為目前電動車市場的環境現實,就是「特斯拉和其他電動車」,有點類似「iPhone和其他手機」的概念。希望不久的將來,更多的良性競爭能夠打破這樣的局面。整體上來說,我認為,電動車最主要的優勢有下面幾個:
- 加速性能
- 環保
- 維護成本
性能的部分,由於動力來自馬達,以及電驅系統本身的特性與傳統燃油發動機不同,在低轉速時就能實現瞬時峰值扭矩,獲得高功率帶來的極大動能,所以大部分的電動車在起步時的加速感可以輕鬆超越燃油車。特斯拉性能版的Model S為例,0-100公里的加速低於2.5秒,起步時會有強烈的推背感,這樣的加速表現已經是超跑等級。除此之外,由於電池本身重量重加上更平均且沉底的配重,在過彎性能、駕駛體驗上,電動車也會表現的更加沈穩,當然駕駛體驗經常是見仁見智。內部結構的部分,前面少了燃油車的發動機、中間少了傳動軸、後面少了油箱,整體空間的利用率和容量也會更高、內部的空間也會更加平整。再來就是所謂的零排放(Zero Emissions),不同於燃油車的動能生產方式,純電動車不會產生廢氣,而且沒有發動機等諸多需要定期維護的零部件,整體上的維護成本極低。
當然,電動車也不是百分之百沒有缺點,所謂的「性能」也不僅表現在加速一個點上。由於電池本身的特性還有其他技術瓶頸,目前電動車在某些方面確實有其短板,比如電池溫控與極速的限制、低溫續航力大幅衰減、充電時間較長、充電網絡密度不足、城市地區的充電樁建制、大眾的認知普及度不足等問題。其中,大家最喜歡拿出來討論的,可能就是「里程焦慮」。認為電動車的續航里程不如燃油車,充電的時間成本和便利性也讓很多人望之卻步。當然,我自己認為「里程焦慮」是個偽命題,這個我之後會單獨做一期和大家分享。同時,電池的生產、能源管理和溫控等技術,確實還有比較大的突破空間,如何讓電動車的效率更高、續航更長、安全性更佳,會是未來的發展重點。
另外,環保這個點,也是每年都在吵的議題。很多學術機構在討論電動車到底環保不環保,三不五時就有「專家」跳出來炒作。他們認為,電動車的電能也是經由不環保的方法來獲得,但其實我不同意這樣的說法。相比石油工業,電能的生產分配確實更為平均,也沒有單一區域壟斷等複雜的問題,生產的過程或許不環保,但從車輛使用生命週期長線來看,我覺得討論電能的產生及電動車生產過程的污染,意義就不是很大了,也是個「偽命題」。燃油車走完生命週期產生的污染,一定是超過電動車的,就是這麼簡單。這邊引用我一個朋友,知名科技達人王阿達說的:「當迷霧逐漸散去,全世界都在朝著某個方向發展,而讓技術逐漸進步趨向對環境更友善的時候,大家真的應該開始放下質疑,朝著更進步的方向前進了」。可不是嗎?
以特斯拉為首的新造車有什麼優勢?
所以,為什麼汽車大廠都開始造起電動車以後,特斯拉還能保有3年以上的優勢?新的品牌還能快速崛起,在市值上超越傳統大廠?我相信這是讓很多投資人、散戶(韭菜?)、普羅大眾看不懂的問題之一。很多所謂「汽車專家」每年都在預告特斯拉的生命線要走到盡頭了,因為某某某廠家也要推出電動車了。我只能說,這是很天真的評價。這個問題,我的理解是幾個方面:
- 包袱
- 數據
- 產品定義和設計邏輯
首先,包含特斯拉最內的新創品牌,沒有太多的品牌包袱,也不用太忌諱的去考慮現有客戶的喜好、感受,也可以不被太多品牌合作方及供應鏈綁架。數據方面,一眾的新品牌,誕生在重視數據而且全面聯網的年代,他們的DNA裏就知道數據的力量,可以從駕駛行為、人機交互數據、銷售數據、汽車的狀態數據、售後服務相關數據、充電數據等,去分析然後優化產品,提供更好的服務和體驗,這樣一來可以降低成本提升研發效率和生產效率等。整個電子系統的設計也是充分考慮了數位數據的獲取以及交互的體驗,不僅僅是機械的調教和設計,還透過互聯網實現了強大的雲數據分析,創造未來更多可能。說到數據,就必須提提特斯拉的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系統,透過車上超過8個相機所獲得的圖像資訊,其實除了在研發上有極大的價值,在很多場景的應用上也有巨大價值。積累下來的代碼和圖像數據、標記,至少是十億美金以上的價值,為未來包含共享無人計程車等商業服務、自動駕駛商業服務甚至安全相關的服務,都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特斯拉相信視覺數據加上人工智能就能完全實現自動駕駛,而不需要鐳射光雷達,但也有不少車廠押寶了鐳射光雷達來開發自己的自動駕駛系統。關於自動駕駛,以後也可以單獨開好幾期來給大家分享,歡迎大家告訴我想聽的題目。
最後就是產品定義,因為沒有包袱,可以做很多大膽的嘗試。特斯拉為例,加入了「前車廂」、移除了駕駛前方的儀表盤、哨兵模式、內建行車記錄器、無人車輛召喚、整合影片、音樂串流還有遊戲等服務,都算是比較新穎的路線,而這個領域其實中國新興品牌也有很多創新的設計,這邊我就不一一列舉,我會在單獨介紹車廠的單元給大家分享更多。
從以上我們聊到的幾個點,我希望能幫助大家更認識這個行業,還有一窺這個行業未來巨大的商業潛力和增長空間。新能源汽車的行業,是融合消費電子、汽車、製造還有互聯網的行業,快速的發展可以推動整個供應鏈的轉型進化,背後帶來的經濟價值一定是可觀的。這樣看來,我自己認為,下一個五年,有競爭力的電動車品牌和公司,要再創一個10倍增長,可能性不小。當然,也有很多「混子」在這個行業裡,甚至還是上市了。這裡我只好再給自己挖一個坑,以後專門開單元和大家聊!歡迎各路朋友一起交流,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請記得關注我的Podcast、分享我的內容給大家,那我們下次再見!
*你可以在以下幾個地方找到我,發訊息和我直接交流
- 內涵與人設 — 全身名牌也會翻車 - 28 4 月, 2022
- 特斯拉發布新款Model S & Model X!加速1.99秒續航840公里 —— Q4財報懶人包 - 27 1 月, 2021
- 15.8萬輛特斯拉Model S/X召回?MCU 2.0升級打6折?一次搞懂特斯拉的MCU及HW - 22 1 月, 2021